2025-09-18 10:42:39來源:云酒说 閱讀量:6
從北京向西北出發,越過燕山山脈的層疊青藍,不過兩小時車程,便抵達一片被太行與燕山合圍的靜謐盆地——懷來。這里礫石遍布,沙土相間,貧瘠,卻透水;干燥,卻蓄光。正是在這樣一片看似不宜耕作、卻恰是葡萄理想家園的土地上,長城桑干酒莊迎來了又一年的采收。
但與往年不同,今年,酒莊采收節正式升級為“采釀嘉年華”,也超越了單純的采摘與釀造。融葡萄采摘、植物扎染、高端品鑒、星空晚宴于一體,將“采釀”轉化為一場沉浸式的五感體驗。參與嘉賓們不僅能以手觸碰果實的飽滿,以鼻捕捉酒香的層次,更以心感知風土的力量。
漫步葡園,嘉賓們親手采摘沉淀了四十五載風土的葡萄果實,在指尖觸碰間感知歲月的重量;于工作坊中以酒為染、以布為紙,讓桑干酒莊美酒的瑰麗色彩在絲絹上綻放出獨一無二的藝術印記;深入靜謐的酒窖,在橡木桶環繞之中品鑒佳釀,聆聽釀酒師講述光陰如何賦予酒液靈魂。
這不僅僅是品牌與消費者的簡單互動,更是長城桑干戰略布局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以極致體驗為橋梁,與時代菁英建立深度情感聯結。長城桑干始終堅信,卓越的品牌不僅是產品的提供者,更是美好生活的倡導者和高端圈層的凝聚者。
從春日的展藤節、到秋天的采釀節、再到冬季的封藏節與貫穿全年的會員日,長城桑干酒莊通過“三節一日”的持續打造及沉浸式活動的精心設計,不斷打破傳統酒莊與消費者之間的界限,將單向的品牌傳播轉變為雙向的情感共鳴,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在這場人文盛宴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歸屬感和價值認同。
穩定的品質與“高級的平衡”,是長城桑干酒莊多年來留給飲者的印象。而這背后,是對不同品種的因地制宜、對釀造細節的精確掌控,以及將一瓶酒坦然交給時間的魄力。“做好一切工作,允許一切發生”,這是長城桑干與時間達成的默契。
這種默契,最終凝聚于酒莊的風格表達之中。作為酒莊的極致力作,首席釀酒師甄釀赤霞珠干紅葡萄酒不僅深受國內青睞,更贏得了國際權威的高度認可。法國著名酒評家、《Bettane+Desseauve法國葡萄酒年鑒》聯合創辦人米歇爾·貝丹(Michel Bettane)在到訪酒莊時曾盛贊該酒:“鮮艷的寶石紅色非常漂亮,核心依然那么深邃,不僅有赤霞珠帶來的香氣,還有果香、松露、橡木的香氣縈繞其中?!?/p>
這份卓越也在國內的權威評鑒中再獲印證。在由新華社品牌工作辦公室、新華社新媒體中心主辦的“中國葡萄酒·當驚世界殊”首屆頂級中國葡萄酒選鑒及產區品牌發布活動上,經過專業評委與百名知名人士的兩輪嚴格盲品評選,長城桑干首席釀酒師甄釀赤霞珠干紅葡萄酒2019年版,從百款佳釀中脫穎而出,以47票的高票當選干紅第一,成為中國葡萄酒品質的耀眼注腳。
站在這片葡園中環顧,四野綠意洶涌,遠山如黛,天高云清。這片土地歷經二百萬年的沉積與風化,才得以形成如今這礫石、細沙與石灰巖交織的獨特土壤。而長城桑干的根脈,正深植于這厚重之上。
時間回溯至1978年。那是一個中國葡萄酒“開眼看世界”的年份。由原輕工業部牽頭、五部委聯合考察,在桑干河與洋河交匯處,劃出了一方75公頃的葡萄酒試驗田。次年,第一批葡萄苗于此扎根。它從誕生之初,就肩負著一個國家的期待——為中國葡萄酒“爭一口氣”。
也正是在這里,老一輩葡萄酒專家郭其昌主持完成了《干白葡萄酒新工藝的研究》,推動中國葡萄酒從甜型向干型的轉型,并于198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86年,新中國第一瓶傳統法起泡酒也在此誕生。就連如今備受青睞的馬瑟蘭品種,也由懷來率先引種。
可以說,這里,是中國葡萄酒現代化的一塊“初心地”。
而地理位置,更賦予長城桑干不可替代的現代意義:距北京僅兩小時車程,動車只需35分鐘,甚至有一班公交車,從回龍觀直達懷來縣城。這不僅意味著消費市場的臨近,更意味著資本、人才、科技與新觀念的持續涌入。
于是,長城桑干酒莊選擇以“三節一日”和“采釀嘉年華”這樣開放而優雅的方式,將中國風土更鮮活地推向臺前。當人們舉杯品飲一款美酒時,嘗到的不僅是酒液,更是桑干河的流水、懷來初秋的微風,是昆蟲振翅、野草搖曳、泥土呼吸的痕跡,是葡農在田間彎腰的背影。
中國葡萄酒的卓越,早已在沉淀中自成風景。長城桑干酒莊所要書寫的,從來不只是美酒,更是一種源于土地、歸于生活的高端生活方式。每一個品味桑干美酒的時刻,都是與世界共鳴的卓越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