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15:12:45來源:云酒说 閱讀量:14
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20年前,“兩山”理念如同春風,吹響了貴州白酒產業綠色發展的主旋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僅成為貴州白酒跨越式發展的方向指引,更是關乎整個產業生存與發展根本的“綠色覺醒”。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是貴州白酒產業的必然選擇,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走守著綠水青山苦熬的窮路,更不能走犧牲環境生態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歪路。
轉型之始,陣痛如影隨形。但隨著保護生態就是保護釀造根基這一觀點的提出,并逐漸成為貴州白酒企業的集體共識,一場以生態價值為核心的重塑之旅堅定啟航,在20年的守護與蝶變間不斷創造奇跡。只此青綠的貴州白酒,在“含綠量”與“含金量”之間動能轉換,越發澎湃。
與山為友 與河為伴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從貴陽市出發,經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沿赤水河旅游公路一路向北,大約50公里處,進入遵義市習水縣習酒鎮。兩岸風光秀麗,盛景迭出,赤水河在此變得狹窄,這里便是久負盛名的二郎灘渡口。沿河而建的酒廠灰瓦白墻、錯落有致,這里本是一座幽遠寧靜的西南邊陲小鎮,但習酒廠區熱火朝天的釀酒場景,為其增添了蓬勃生機。漫步其間,舉目山巒疊翠,俯身可捧一汪清泉,赤水河如一條翠色絲帶蜿蜒舒展,水聲潺潺。從河底往高處走,迎面清風徐來,空氣中彌漫的酒香讓人流連忘返。行至山頂,俯瞰整個習水“十里酒城”,廠在綠中,綠在山中。8月的夏季雖不是賞花時節,但傍晚時分,仍有許多游客與當地村民出門漫步,因為“十里酒城”植被種類豐富,放眼望去滿目綠意,酒香伴隨著青草的芬芳,讓人心曠神怡。生于斯長于斯的習酒,既是這片青山綠水孕育的孩子,也是這片綠色生態實現平衡發展的主人。
早在1992年,習酒便開展千里赤水河考察行動,了解赤水河、宣傳赤水河、保護赤水河是考察行動的宗旨。來自貴州的16位人文學者,從赤水河中游習水縣溯河而上,實地考察,走訪各地群眾,搜集分析大量資料,翻閱縣志、地方志,尋根問果。綜合歷史文獻記載和考察團的初步判斷,赤水河源頭很可能是在云南省鎮雄縣境內果珠鄉魚洞河上游一個名為“滮水巖”的地方。為了印證這個判斷的正確性,考察團從“滮水巖”沿河而行,遇伏流時,就向當地村民借來一些谷糠撒進河道,看谷糠從哪里漂出來。歷經數次伏流明流轉化,谷糠確實從魚洞河洞口流出。至此,考察團最終鎖定了赤水河的源頭,并在“滮水巖”立碑紀念。這次千里尋源,令赤水河的丈量長度增加了86.5公里,也令曾經無人問津的“滮水巖”受到了空前的重視與保護。赤水河作為一條沒有被污染的長江支流,不僅哺育了沿岸的勞動人民,也醞釀了舉世聞名的貴州白酒。作為這條玉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習酒對赤水河的關愛,既是生存之基,也是發展之要。生態投入非為成本,實乃塑造未來之遠見投資。習酒連續11年不間斷為赤水河增植添綠,只為讓地面有樹、有草,河里有魚、有蝦,現已累計植樹3.4萬余株,綠化面積1300余畝。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讓赤水河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除了常規植被之外,習酒還陸續栽種了紅心柚、五月桃、砂糖橘、香蕉、楊梅等兼具生態和經濟效益的果樹苗木,不僅為赤水河增添了滿目青翠的綠色,也為習酒廠區花果飄香種下了一片綠意盎然的希望。
河清酒美 天人共釀
常言道:靈泉之地,必有佳釀。對中國白酒而言,水質決定品質,赤水河是貴州白酒的核心釀造水源,其水質直接影響酒體風味。優質的水源保障了茅臺、習酒等名酒的不可復制性。從2013年到2023年,赤水河干流水質從II類提升至I類標準,流域24個水質監測斷面的水質優良率達到100%。同期,赤水河沿岸的醬香白酒產業年產值從480億元躍升至1500億元。10年時間,生態保護的密碼已融入每一滴貴州白酒當中。2018年,習酒向云南鎮雄縣捐贈生態扶貧資金400萬元,立志建設責任共擔、生態共享、發展共贏的“連心河”;2022年,習酒向上海長魚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基金會捐贈生態保護修復專項基金665萬元,用于開展以赤水河流域為主的生態保護與修復;2023年8月,“習酒·吾老安康”公益項目注意到護林員這一特殊群體,捐出慈善基金620.88萬元,專項用于赤水河流域護林員的生活改善和生態環境保護。2024年8月,習酒再次捐出慈善基金615萬元款物,繼向云貴川近2000名赤水河流域護林員送去溫暖后,以實際行動再次惠及鄂渝黔3000名烏江流域守綠人。
可以說,幾十年來,習酒的綠色發展理念浸潤在方方面面。習酒的綠色發展之路,從來不是獨善其身的孤芳自賞,而是與腳下這片土地、與世代生活于此的鄉親們同頻共振、攜手共進的交響樂章。習酒深知,企業的發展必須深深扎根于地方,回饋于鄉土。最生動的寫照,莫過于赤水河沿岸那些如火如荼的高粱種植基地。習酒將生態原料基地建設作為重要戰略,優先在赤水河流域適宜區域布局,大力推廣生態化、標準化種植技術。通過“公司+政府+供應商+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不僅牢牢鎖定了釀造所需的高品質、綠色原料,更重要的是,這條“綠色產業鏈”直接惠及當地數萬農戶。釀酒產生的大量酒糟曾是一大負擔,但習酒卻從中看到了“點糟成金”的契機。通過創新工藝,將酒糟與廢棄窖泥科學配伍,送入專用車間進行深度生物發酵,最終轉化為高品質的有機肥料。這些帶著酒香的肥料,被提供給周邊農戶用于高粱、小麥種植。好糧回饋好酒,形成一個“酒—糟—肥—糧—酒”的完美閉環。赤水河的碧波雖不言語,但每一只蒼鷺的“撒歡”,每一條魚翔淺底,每一朵山花爛漫,每一滴酒香四溢,都是習酒與生態的深情對望。
民富業興 國企擔當
為將“含綠量”轉化為發展的“含金量”,習酒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自2019年起,習酒連續5年獲得貴州省重點排污單位環境信用評價A級及以上,并于2021年獲得A+。同年,習酒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工廠”。2022年,以“降低金鉆紙箱損耗率”為課題,在第47屆國際質量管理小組大會(ICQCC)上獲得特等金獎,獲評貴州省“AAAAA 級(五A級)生態釀酒企業”。2023年,同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一同研究應用的醬香型白酒生產廢水處理新型工藝,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這一組組數據與榮譽,都是習酒堅守生態底線的回報。從綠水青山中來,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得天獨厚的生態釀造資源在1.5萬余名習酒人的愛護下綿綿不絕,引領著習酒高質量發展,日新月異,欣欣向榮。生態環保,既有利于產區發展,也能夠凸顯企業和產區的硬實力。保護赤水河,不僅是保護習酒的釀造命脈,更是生態與品質共生的“習酒方案”。通過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修復和智能監測,守護好“美酒河”的純凈與生機,讓每一滴習酒都凝聚著自然精華。
習酒深知,只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助力產業經濟躍升。一瓶習酒,讓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習水縣,快步躋身中國西部百強縣大賽道。數據顯示,2024年習水縣白酒產能突破20萬千升,產量完成17萬千升,產值達到289億元,實現銷售收入393億元,完成稅收97.9億元。這其中,習酒功不可沒。破與立中嬗變,改與建中新生的習酒集團,一次次用加速發展的姿態,激情演繹著大企業有大擔當的情懷。從綠色環保到綠色生態,再到生態文明,習酒對當地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的推動和助力,不僅體現在經濟數據的增長上,更體現在對區域經濟生態的深度賦能上。2024年,習水共發展訂單酒用高粱面積16.81萬畝,完成收購任務4.1萬噸,實現產值4.5億元,帶動全縣3.92萬戶農戶參與其中。習酒酒用高粱種植農戶可按照紅纓子高粱種子每畝0.75公斤、有機肥每畝150公斤、生物制劑每畝1瓶的數量,免費獲得農資,并享受免費農業保險,直接帶動數萬名農戶增收。此外,蓬勃發展的白酒產業也為包材配套提供了強勁動力和廣闊市場。2024年,習水縣完成白酒包材產值13億元,白酒包材本地配套率達60%。在發展過程中,得益于生態優勢,習酒上線“君品薈”數字化運營平臺,潛心打造“半坡山色”農特品牌,扶持本土高品質農特產品發展,助力“黔貨出山”。帶一產、促三產,習酒持續發力。2024年,習水縣接待游客137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9.8億元。其中,總建筑面積9358平方米的習酒文化城,以“航船”造型矗立赤水河畔,成為集釀酒工藝展示、紅色文化傳承、生態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地標,吸引了大量游客打卡參觀。同時,習酒等酒企通過建設高粱示范基地、開放生產車間等,形成“工業+旅游”的融合業態,帶動4萬余人就業。習酒的綠色發展實踐證明,生態保護修復投入帶來的不僅是綠水青山,更是品牌價值的金山銀山。要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既需要在發展中守護生態的堅定決心,也需要在守護中尋找發展新機的智慧。只有當生態文明理念真正融入產業血脈,綠水青山才不是遙遠的風景,成為可觸摸、可丈量、可傳承的產業財富。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這份敬畏與守護,正是習酒對“兩山”理念最樸實的踐行。在赤水河碧波之畔,習酒將繼續以行動為筆,以山河為卷,書寫一個企業與一條河流、一片土地共生共榮、生生不息的綠色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