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3 11:10:51來源:云酒说 閱讀量:51
2月24日是傳統的元宵佳節,喜慶祥和的春節假期早已結束了,但親朋好友間的祝福不會停止,要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個年才算過完。
春天的氣候非常適合釀酒微生物繁衍,也非常適合釀酒。與大眾“過節至元宵”不一樣的是,為多釀好酒,在五糧液“十里酒城”,即便春節、元宵,車間都是正常上班,五糧液505車間班組長李良遠就是其中之一。
上甑,不是簡單把糟子鏟進甑子,而是要做到每鏟都輕撒勻鋪,每甑都得上均勻;拌曲藥的時候,量上一定要恰到好處,酒曲加多了,產出來的酒就是苦的,味道不凈,而酒曲加少了,發酵不充分,香氣不夠……每一道釀酒工序的最佳操作,已牢牢印在了李良遠骨子里。
他帶領的釀酒班組,是車間有名的優質酒“高產大戶”,特別是2017年以來,已連續6年完成公司、車間下達給班組的優質酒產量任務,且每年上交的優質酒產量均在200%以上,最高的一年更是超過了300%。
李良遠告訴記者,要多釀好酒,功夫在入窖前,一定要做好酸度、水、淀粉、溫度等前置條件,不然入窖后,一切就難以改變了。如果入窖時,酸高了,就會不產酒;酸低了,產酒但不產好酒;糧多了,不利于糊化和發酵……哪個環節沒做好,都會影響入窖后的發酵。
“因為五糧液是跑窖循環、續糟發酵,如果一輪糟沒有做好,就會接連影響兩三輪,一年產量就沒了。而有經驗的烤酒師傅,能夠穩定酒的產量和質量,讓糟和窖良性循環,品質穩定提升。”李良遠說,
五糧液有許多像李良遠這樣的烤酒師傅,他們聞一聞窖房內的香氣,抓一把糟醅嘗嘗,就能知道產酒好不好,他們嚴格遵循前人總結出的五糧液固態發酵工藝,嚴格按照工藝流程多釀好酒。
春節和元宵節都是家人親朋團聚的傳統節日,但在李良遠看來,元宵節更有“煙火氣”——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放煙花,甚至有些地方還有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我們食堂平時的早餐主要是面食,今天元宵節則準備了很多湯圓,是公司專門采購而來,免費提供給大家,以吃飽、不浪費為原則。”李良遠說。
在宜賓、瀘州、自貢等川南地區,流行著一項很特別的元宵習俗——采青。在元宵節這天晚上去別人家的地里摘菜。“這是我和小伙伴們兒時的共同記憶。”李良遠說,“采青”主要是家里長輩讓年輕人和半大的孩子,在元宵節這天晚上去別人家的地里“摘菜”,也不多摘,一般是摘一把自家沒種的青菜,為第二天飯桌添一道小菜,寓意大概是在新的一年里闔家身體健康,家庭和和美美。現在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好,但采青習俗仍然流傳了下來,一般是出門就近拔一小把青菜意思一下,得個好兆頭。
“但印象最深刻的,是日常生活中穿傳統服飾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這個春節和元宵節,家里和親朋家的小孩也是如此。”李良遠對國潮的崛起和傳統文化的回歸深有感觸,隨之增加的,還有春節期間各種民俗活動和親朋好友的相互走動。“傳統的‘煙火氣’在回歸,以前是懷念,現在就在眼前。比如走親訪友,有句俗語叫‘親戚不走不親’,記得小時候很頻繁、熱鬧,十多年前的時候變少了很多,現在又多了起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后,平時少言寡語的人也會說個不停,親朋好友間情感也隨著相互走動變得更好。”
在李良遠看來,雖然每個人對于美好生活、好日子的定義是不一樣的。很多人都逐漸意識到家庭團圓和年味兒的意義,過去被認為是“走流程”的走親訪友,也變得不一樣起來,平凡的生活也會釀造成甘甜美酒。“平平安安、團團圓圓、和和美美,這樣的‘煙火氣’就是最好的節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