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9 11:20:03來源:云酒说 閱讀量:109
在位于濟南的全國002號茅臺品藏館內,有一瓶產于1954年的茅臺酒。
“這瓶產于1954年的茅臺酒,萃染了時間痕跡。斑駁的商標,殘缺的瓶體,老式的字體,都充盈著時間的味道?!逼凡仞^主人、知名收藏家許大同說道。
許大同介紹,這叫三節式端蓋土陶瓷瓶,也叫竹節瓶,1956年這種三節土陶瓶被兩節土陶瓶取代?!叭澠俊币簿统蔀樵缙诿┡_酒的核心特征之一。
他表示,從1954年起茅臺酒的酒瓶形狀、酒標風格就已經確立并一直延續至今,但仔細端詳它又有太多的與眾不同。
首先是它的商標圖案,紅色的五星、金色的麥穗與金色的齒輪(車輪),構成了貴州茅臺酒的第一個注冊商標——“金輪牌”。
許大同說:“盡管在1954年5月1日,金輪牌才得到國家工商局正式批復的執照,但金輪商標在1953年后期已經開始使用了?!?/p>
其次是酒標下部的“地方國營茅臺酒廠出品”幾個字,這是“國營仁懷酒廠”更名后的第一批茅臺酒正標,也是在酒廠正式對外公布更名前就開始印制并使用。
第三,商標中的英文PRODUCE OF CHINA、MOU TAI DISTILLERY、KWAICHOW CHINA(即產自中國、茅臺酒廠、中國貴州)等字樣,以及酒標中上部黑色斜體字MOU-TAI CHIEW的字樣,說明這是專門為出口的茅臺酒而印制的商標。貼有這種商標的貴州茅臺酒,是出口到境外的貴州茅臺酒。
而其商標上,“苔”字的出現,格外引人注目,也是一段歷史故事。
“這是1954年以前,貴州茅臺酒獨有的書寫方式。”
茅臺村、茅臺鎮、茅臺酒的寫法,歷來的文獻大多都以“臺”字為主,為什么茅臺要改“苔”為“臺”呢?
許大同表示,“茅苔”的叫法屬于誤寫和個別學者的見解,并沒有得到公認。所以酒廠后來還是采用了通用的寫法,改“苔”為“臺”。1954年4月19日,茅臺酒廠專為“貴州茅臺酒”商標中的“苔”字去掉草字頭,特向貴州省人民政府工業廳申報備查?,F在見到的1953年、1954年的酒標中的“苔”字,在1955年版的酒標中就已改正。
以上這些,與貴州茅臺酒五個字中繁體的“貴”字,草字頭的“苔”字組合在一起,以及背標中明確印上的日期“一九五四年月 日”構成了這款獨一無二的1954年出口“金輪牌”貴州茅臺酒。
這款酒,還是一款出口產品。
在麥穗圖案、篆體“貴州”字樣的封口紙旁邊,瓶肩處貼有一張“CHUNG NAN CO.LTD.SINGAPO”字樣的英文標簽。“SINGAPO”明確說明,它是外銷新加坡的產品。
據介紹,國營茅臺酒廠(時為“國營仁懷酒廠”)1951年成立,1952年底完成對茅臺鎮最大的三家私營酒坊的合并,1953年開始推出正式的產品,茅臺酒質量和產量逐步穩定并開始出口創匯。
許大同介紹,建廠初期,茅臺酒銷售采用的是貴州仁懷灌裝酒液,遵義、貴陽、重慶三地貼標銷售。其中在1955年之前,由茅臺酒廠派專人運輸包裝并貼印商標到重慶,由重慶主要負責茅臺酒的對外銷售,貴州省當時沒有對外出口權。
該瓶酒是1954年經由“重慶中南有限責任公司”外銷出口至新加坡。1954年全年茅臺酒的產量為113噸,其中用于出口的更少,也側面說明了這瓶酒的珍貴。
1955年,“金輪”商標在海外注冊成功,1958年茅臺酒廠通過香港五豐行注冊成功“飛天”商標后,正式開始大規模出口茅臺酒,重慶中南有限責任公司也就結束了其歷史使命。
歷經70年的時間,現在,這瓶承載著歷史記憶的酒,整體只有700克重,但時間賦予的價值,卻讓這瓶酒承載了茅臺厚重的發展歷史。
70年時光荏苒,一瓶老酒幾經輾轉,從新加坡回流到國內,又從南方到北方,最終歸為自己收藏。許大同說,這是緣分——歷史的緣分、人生的緣分。
據悉,茅臺品藏家聯誼會特將這瓶現存最早的貴州茅臺酒評為“品藏家聯誼會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