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9 14:31:44來源:云酒说 閱讀量:54
1月20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大寒。“大寒至,冬將盡,春可期。”過了大寒就是立春,將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可謂“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詎存。”
天氣的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情與期盼,家家都在忙著過年,俗語有“大寒迎年”的說法,這時節,人們忙著除舊飾新,腌制臘味年肴,準備年貨。
帶著佳節臨近的喜慶,美酒與大寒在不經意間便有了奇妙的關聯。在古代,酒代表著尊貴,喝酒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特別是年關歲末款待客人一定要有酒,如果沒有酒就意味著對客人不尊重、不重視,所以不少地方至今還流傳著“有酒沒菜,客人不怪;有菜沒酒,拔腿就走;有酒有菜,喝個痛快”的俗語。
古人尤其喜歡在大寒時節約上三五好友,燙壺熱酒,賦詩填詞,于是,“大寒豈可無杯酒”“大寒須遣酒爭豪”“臘酒自盈樽”“臘者,歲終大祭,縱吏人宴飲也”等詩詞佳作自然也就源源不斷地流淌了出來。也因此,“飲宴”也成為了大寒時節的重要風俗之一。
朋友來了有好酒。在“長江首城”“中國酒都”——五糧液的故鄉宜賓,大寒時節,街頭巷尾,到處彌漫著團圓、備年貨的喜慶味道,而酒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同時,這里也是出了名的“酒窩子”,不僅好酒如林,而且當地愛酒的人也不少,甚至有“宜賓三條江,喝酒當喝湯”的俚語。
川酒甲天下,精華在宜賓,宜賓產好酒是眾所周知的。但宜賓人為什么愛喝酒卻是眾說紛紜。當地一位釀酒老師傅曾這樣解讀:金沙江、岷江、長江在宜賓交匯,而三江支流共有大小溪河600多條。相比于空氣,河網交錯縱橫帶來的豐富水資源,使氣溫在夏天降溫快,而冬季則相對升溫慢,“宜賓的冬季是典型的濕冷氣候,數九寒天,即便有陽光,也不會升溫很快,這時候適當喝點酒,可以快速驅寒暖身。”老師傅說。
時至歲末,正是各種飲宴活動的高峰期,對酒的需求量增大。作為宴請聚會的一種傳統飲品,白酒以獨特的釀造工藝形成特殊風味,在寒冷季節,喝點白酒有一定的驅寒效果,能讓我們的身體快速暖和起來;同時,血液流通加快,能起到緩解疲勞、松弛神經的效果。因此,我國自古就有“飲酒取暖”這一說法。
年關歲尾的一杯酒,如暖陽一縷,讓人身心俱暖。團圓,是這個時候的主旋律,天南海北的人們渴望著團聚,好久不見的朋友,會拿出存下的好酒招待彼此,這時五糧液的和美寓意便有了更好的寄托。
人生美滿不過一餐溫飽,一衣御寒,一語暖心,以及一份萬事向好的期待。溫一壺年關的暖,在寒冬盡頭,等一場春的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