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6 14:13:53來源:云酒说 閱讀量:145
“老酒再釀造,原料珍貴,工藝先進繁復。以醬香型老酒為主要原料,運用定向成分編輯和減害增益釀酒工藝,進行再釀造。經定向菌特制香曲二次發酵、精餾濃縮等109道工序,其中至少精餾濃縮35次,直取精華。只有約6%的酒體,能成為聽花精品。”
這是近期被譽為“天價白酒”的聽花酒在民航雜志和高檔樓宇電梯間密集投放的宣傳海報中對“聽花酒為什么那么好喝”所做的科學解釋。
“二次發酵”、“定向成分編輯”、“減害增益”……即使像我這般在酒業媒體從業30年的資深圈內人看了這些概念也是一臉的懵逼,這不會又是張雪峰先生夢中的“神來之筆”吧?
這到底是為了產品促銷而推出的偽概念還是實打實的釀酒科學探索?
按照這一科學解釋,那豈不是“老酒之上,唯有聽花”了嗎?
11月11日,帶著一肚子的疑問,我應邀前往成都參加了一場獨具聽花特色的發布會。在發布會現場,我終于找到了答案。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多種健康問題和飲酒有關。但酒作為嗜好性風味飲品,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這是客觀的事實。提升酒品質與風味,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尤其是減少酒精對健康的傷害,是國內外酒企的重要課題,更是行業發展的趨勢。”這是中國白酒行業目前面臨的一個“痛點”問題。
中醫有云:痛則不通,通則不痛,誰能夠解決這一“痛點”問題,誰就是中國白酒行業的功臣。
11月11日,聽花酒在成都舉行“開啟中國白酒再釀造時代·聽花酒體定型發布會”,宣布聽花酒體正式定型,并發布《聽花酒體與品質特征內控指標及檢驗方法》。
在發布會上,青海春天副總經理劉凌霄向與會嘉賓詳細介紹了聽花酒體與品質內控指標問世的內在邏輯與研發探索。
關于飲酒之害的核心原因,中醫理論認為,“蓋酒成于釀、其性大熱燥烈”,久飲“損陰傷陽”,因此制化酒性尤為關鍵;現代醫學研究則認為,核心在于酒精過度激活交感神經、抑制副交感神經,破壞身體內穩態、造成機體損害,因此唯有攻克酒后“單激活”,才能減害增益。
劉凌霄介紹道,從2016年開始,聽花酒研發團隊圍繞滿足消費者人本關懷的“好喝與健康化”兩大需求為方向,和國內外科研機構、頂級學府、專家,展開了多領域合作研究。7年探索與努力,聽花酒在國內外行業界首創了“雙激活”健康釀酒理論,創建了以“定向成分編輯”為核心手段、以“減害增益”為目標的工藝體系,進而實現了酒體價值的突破與升級。在理論與實踐方面,開啟了中國白酒再釀造時代。
據介紹,聽花酒于2020年底上市,經過3年的市場測試、科學研發、技術升級與產品迭代得以定型,發布會上同步發布了《聽花酒體與品質特征內控指標及檢驗方法》,從酒的香氣與味道、口感、綜合風味、體感和飲用價值創新五個維度,對產品進行內控和檢驗。檢驗方式采用多重驗證,包括專業人員品鑒、自愿者測評和儀器檢測,符合內控指標要求,才能走向消費者。其選擇的參比樣是傳統醬香型老酒,其執行標準為《GB/T26760-2011醬香型白酒》。
基于傳統醬香白酒的國家標準,聽花酒體與品質內控指標有何突破與升級,劉凌霄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
聽花第一個內控指標,是酒的“香氣與味道”。聽花酒比再釀造前的醬香型老酒,增加了29種細分香氣,對41種細分風味進行了優化提升,鮮味提升到3級以上。
在第二個內控指標“口感”上,增加了生津、隱含涼感、穿透力3個口感維度。
消費者口中的酒好喝,是嗅覺、味覺、視覺、觸覺和聽覺共同產生的“聯覺感受”。聽花的第三個內控指標就是“綜合風味”,經定向成分編輯系列工藝再釀造后的酒體,極其豐富飽滿、醇厚濃郁,能瞬間拉升風味閾值。
聽花第四個內控指標是“體感”,有著不口干、體感舒適、醒酒快、無明顯“酒臭”等特點。
在第五個內控指標“飲用價值創新”方面,聽花實現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雙激活”,實現人體生理的“內穩態”,讓品飲者真切體會到什么是健康化價值。
青海春天董事長、聽花酒總設計師張雪峰在發布會最后做了一個簡短的致辭,他說:“聽花研發融合了釀酒科學、生命科學、神經醫學、生物科學、計算酶學等領域的前沿技術,聯合全球頂級智慧和優秀人才,系統完善了基礎理論和優化工藝技術,找到了解決酒精對人體危害問題的‘金鑰匙’:將傳統固態發酵的醬香型老酒作為原料酒,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對酒體成分進行定向編輯,不僅制化酒性到溫涼適中,更讓酒體實現‘雙激活’,不僅激活交感神經,而且同時激活副交感神經,優化了酒與人的相互關系和文化鏈接。”
“聽花已經為中國白酒的未來打開了一扇嶄新的發現之窗、機會之窗和價值之窗,因為它正在書寫中國白酒健康學、白酒經濟學和白酒市場學。聽花酒所表達的一切,都表現為從未體驗過的好喝以及前所未有的健康價值、市場價值。”對此,張雪峰充滿自信。
發布會現場,我又聽到了一個重磅消息: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加盟聽花首席科學家研究團隊,這是繼199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穆拉德、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瓦謝爾之后第三位加盟聽花的諾貝爾獎得主(內容詳見《拉大旗做虎皮?還是佐證“壯陽神功”?聽花酒一下拉來兩位“諾貝爾”,這是要下一盤什么大棋?》)。
據介紹,阿夫拉姆·赫什科致力于泛素調節蛋白質降解機制和代謝修復理論的研究,赫什科教授團隊將指導聽花酒在代謝修復領域展開研究。
張雪峰豪情萬丈地說:“完美口感,是聽花的科學追求。以消費者更高更好產品需求的目標牽引,聽花酒的科學求索,永遠在路上。”
“三年前,我第一次品嘗到聽花酒,就堅決地對聽花酒研創團隊成員肖融總裁提出了一個建議:請放棄在這個酒業品牌的開發與投入,不管投了1個億、2個億,都不要再投了!
當時,我基于兩個基本的邏輯:一是中國白酒傳統工藝與文化積淀深厚,一個新品牌缺少了傳統工藝與文化,很難成功。二是中國白酒是競爭最為充分的行業,白酒江湖‘叢林法則’已經形成,市場資源向頭部品牌、企業集中,沒有生存發展空間。
其實,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認知世界里。三年后,我終于明白了,當年我對聽花的反對,那是自已認知的局限,或者是自已認知的淺薄。”
發布會現場,一位來自國家權威機構的資深媒體人劉先生用自已與聽花酒的真實故事,和與會嘉賓一起分享了有關聽花酒的三個關鍵詞:質疑、真相、責任。
對于聽花酒的質疑,今天社會上、行業里依然很多。其實,我也一直抱有懷疑的態度,是我一位與聽花酒淵源頗深的老朋友的一席話揭開了我最初的疑惑(內容詳見《醉美聽花│富人的世界你永遠不懂!》)。
那么,到底真相是什么?內在的邏輯又是什么?
作為媒體從業者,劉先生以自己的專業精神,帶著同事對聽花酒的研發、生產進行了深入的、跟蹤式的調研:探訪聽花中試生產實驗室,走進聽花規模生產車間,采訪聽花研發團隊成員,求教于中醫、酒業協會、大學院所專家,一個真相浮出了水面:聽花在改變中國酒業乃至世界酒業的發展史,其從理論到工藝、至結果的系統性突破與進步,之于人類價值巨大。
“聽花人的了不起,就在于其在中國白酒千年傳統工藝基礎上,破解了解決白酒健康化課題的密碼,找到了減少酒精對人類傷害的理論與方法。哪怕聽花的探索,只減少了酒精對人體的一點點傷害,那也是一個巨大的貢獻,因為全球有20多億飲酒者!”對此,劉先生褒獎有加。
他認為:聽花酒對中國白酒千年傳統工藝的突破、創新、升級,己經超越了人們對傳統白酒的認知范圍。“我們相信科技改變未來,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能相信聽花的技術進步,不能相信千年白酒的理論之變、工藝之變、結果之變呢?”
“確實好喝,從未體驗過的好喝!”
“想不到白酒可以這么好喝。”
“口感秒殺醬香!”
在聽花酒體定型發布會現場,升級版的聽花醬香PLUS口感驚艷了與會嘉賓。
在現場,我深度體驗了一把聽花酒:
觀其色,有著陳年醬香老酒般的微黃透明的色澤;
聞其香,醬香幽雅,陳香舒適,還隱隱有成熟的水果香氣溢出;
品其味,落口生津,醇厚飽滿,層次豐富,猶如春天里的鮮花層層綻放,沁人心脾,回味悠長。
據說,這就是“雙激活”為飲用者帶來的春天般的全新體驗。
據專家介紹,聽花酒與沒有經過再釀造的老酒對比著喝,老酒的風味口感顯得寡淡如水,出現失味、異雜味突出、偏格等現象。只可惜,現場沒有準備陳年醬酒做對比品飲。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為此,我強烈建議以后聽花酒做品鑒活動時,一定要準備陳年老酒做對比品鑒,讓沖擊來得更猛烈一些!
行文至此,我想給張雪峰先生再提一個建議:在全民“老酒熱”的當下,聽花酒在媒體和樓宇的廣告宣傳中請不要再提諸如“二次發酵”、“定向成分編輯”、“減害增益”這些高大上的概念,這些消費者是聽不懂的,不如直接寫上“老酒之上,唯有聽花”,簡單粗暴,更有震撼力和傳播力!